差点成了马斯克-八嘴鱼
本站所有作品,版权属八嘴鱼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发表!
当前位置:八嘴鱼 > 七嘴八舌 > 正文

差点成了马斯克

11-25 七嘴八舌

港交所的一条新规让我感慨之余,想起了我国最早造出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动汽车的温州雄台,什么新规?只要有硬核技术,哪怕还没有赚到钱,也可以在港交所申请上市融资。我想起了这位温州兄台又是谁呢?他叫叶文贵,出生于1950年,如果还健在,今年已经72岁了,叶文贵19岁的时候被安排去了黑龙江七台河的一个贫困山村之巅,他初期的商业头脑竟然是在这么个地方展现出来的,他发现这里有一家3万工人的矿务局,工人们用的铁锹手柄竟然是从很远的地方买回来的,可他插队的村虽然穷,但木头他是有的是于是他就自制了一台机器和村民们撤销铁锹手柄卖给这个矿务局。

到了1978年,当叶文贵揣着七八万块钱回到温州老家,发现家乡正流行做铝制徽商和标牌的家庭工厂,但叶文贵并没有直接去做徽章,而是和当年做首品一样给这些工厂做配套,在本地开了一家炸酱厂,这个决定让他4个月就回收了投资成本,3年资产翻了25倍,净赚20多万,可是1个万元户都能上现光荣榜的年代。紧接着我叶科又凭借其独特的商业嗅觉,先后干起了热河机场、压膜厂、包材厂、微机仪器厂、蓄电子厂等等,而且他干的这些行当都很赚钱,1922年光他的包材厂的产值就超过1,000万,而这一年娃哈哈的宗庆后还在乡下种茶,正泰电器的蓝唇灰还在走街串巷的补皮鞋,吉利汽车的李书福还在做冰箱零配件,马云这一年数学高考只考了一分,还在家里思考要不要复读。

紧接着桑塔纳汽车开始进入中国,售价8万块钱一台,虽然当时很多人的奋斗目标还只是买一台永久牌自行车,但我叶哥已经预感到了汽车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而且这次和以往一样,他也避开了竞争,往前一步直奔电动汽车。可在那个年代私营企业在社会上几乎招不到高级工程人才铁饭碗的吸引力,那是私营企业无论用多高的工资都无法比拟的,哪怕后来解决了工程技术人才,也没有一家配套工厂愿意配合一家乡镇企业来完成开发、设计、打样等前期工作。没办法,我叶哥只能靠着自己手上那些不算先进的机床和手工,终于在1989年敲出了他的第一辆夜风牌,玻璃钢车身4轮4座电动轿车成功上路,充电8小时能开200来公里,而这一年马斯克才18岁,刚从南非走出来都还没有到美国,当我叶哥拿到国家级新产品证书以后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发现纯电汽车对充电设备的依赖太大不适用,于是又继续研发了他的夜风二号油电混动汽车。

1990年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研讨会上,叶枫二号一鸣惊人,于是一家深圳本地的公司就找上了他,愿意拿5,000万的资金作为先期投资,但提出的条件是必须得这个车成为深圳和温州的共同研发成果。但当时温州的领导没有同意,理由是这是40年来温州最大的科研成果,怎么可能让深圳抢走一半荣誉呢?这个时候我叶哥手上还有点钱,就回家继续研发优化混动汽车的性能。于是紧接着又推出了叶峰三号,1993年叶峰三号在海口试车,美国电动汽车专家凯乐对这个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非常赞赏,并提出合作意愿,但条件是必须放弃叶峰品牌挂美国的牌子,所以美方这次提出的合作方案遭到了各方的反对。

然而这个时候我叶哥为了研发这款车,已经变卖了手上所有的工厂和地皮,4000多万的资产变成了几辆样车在仓库里面吃灰,因为他拿不到其他渠道的任何投资,为什么港交所的这个新规让我感慨万千,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没有风险投资,没有创业板,没有民间投资机构,更不可能让一家民营企业还在亏本的时候就上市融资。作为一家私营企业,我叶哥拿不到一分钱单纯的投资,什么是单纯的投资?就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投资。

最后我想说的是请不要否定金融的价值,它和实业并不对比,也不要再说孙正义割了咱的韭菜,要知道人家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同时也成就了很多创业型公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八嘴鱼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azuiyu.com